臺北市信義區基隆路一段333號17樓1703室 (02)2345-8770 (代)

防癌小教室

大腸直腸癌

分享到

 

大腸直腸癌

 

大腸直腸癌是國內十大癌症死亡原因的第三位。在台灣及世界其他國家都有日趨增多之勢,原因可能是全國衛生教育之普及、國民醫藥知識之增加、診斷儀器之進步而發現更多之病例

 

大腸直腸癌的病因

1.遺傳:家族遺傳疾病。
2.飲食:與肉食、高脂肪食物、低纖維食物之飲食習慣有密切關係。
3.年齡:好發於50歲以後。
4.腸道疾病:潰瘍、便秘、息肉等

 

 

大腸直腸癌的症狀

1.消化失調、食慾不振,較常發現在升結腸部位的癌症。
2.糞便外觀沾有血絲或黏液,偶而也會有較多血液隨糞便排出,大便習慣改變,較常發現在降結腸部位的癌症。
3.裡急後重(一直想解便,但又覺得解不乾淨)、劇痛、肛門出血常以為是痔瘡),較常發生在直腸、肛門處的癌症。
4.噁心、嘔吐、腹痛、腹脹、貧血等其他腸胃道症狀

 

大腸直腸癌的診斷

1.血液檢查:腫瘤胚胎抗原(CEA),也可用於偵測治療後是否有復發情形。
2.大腸鏡檢:除可作探測之外亦可取得組織細胞作切片。
3.大腸X光檢查:雙重對比鋇劑灌腸,更能將病灶顯影。
4.肛門指診:可觸及範圍有限。
5.糞便潛血檢查:可當成一個參考,但常被食物或其他因素影響

 

大腸直腸癌的治療

大腸直腸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。一般而言,早期息肉性大腸直腸癌可利用經大腸鏡息肉切除術加以切除,若病理檢查發現有淋巴腺轉移(即所謂第三期)則應接受六至十二個月的輔助性化學治療。

 

預後及預防

大腸癌若早期發現、早期診斷、早期治療,五年存活率非常高,治癒率可達80%以上,所以應多注意不正常的排便型態,年滿40歲以上,應每年定期作糞便潛血測試,必要時作大腸鏡檢查;除此之外,改善飲食的型態,也是預防的方法之一。

 

大腸直腸癌高危險群自我檢查表

 
1.家族中有罹患大腸癌之患者?
2.患有家族性多發性息肉症候群的患者?
3.曾患有遺傳性非息肉性大腸直腸癌的患者?
4.曾作過息肉切除,病理報告顯示為「腺瘤」者?
5.曾罹患慢性潰瘍性大腸癌?
6.飲食習慣中,不喜歡大量攝取蔬菜水果?
7.曾是大腸直腸癌患者?

※上列問題若有任何回答為「是」者,即代表您是高危險群。

※貼心叮嚀: 本網站資訊僅供參考 實際情形仍需依照專業醫師指示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