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癌症免疫治療新知
人體體內每天約有兩萬億次的細胞在進行分裂,而在體內自然衰變的過程中與 環境中致癌物(吸菸、輻射及病毒…等)日積月累的影響下,每天約 50~100 萬顆細 胞在複製過程中可能發生突變轉變成癌細胞,當癌細胞的數目在體內聚集達一定數 量則形成癌症。目前在癌症治療上,仍以常規治療為主,包括手術切除、放射線治 療、化學治療與標靶藥物,但有時仍無法完全清除腫瘤細胞及延長癌症患者的存活率 。而其中的關鍵因素主要有三點:
(一)癌細胞會進行免疫逃脫機制,體內癌細胞會分泌一些細胞激素與訊號傳遞分子 ,來躲過或欺騙體內免疫細胞的偵查,進而不被體內免疫細胞所辨識。 當免疫細胞無法針對癌細胞進行有效的毒殺作用,將促使癌細胞不正常增生 ,進一步轉移擴散至全身。
(二)現有的療法有時無法完全清除體內癌細胞,導致其轉移(Metastasis)與 復發(Recurrence)。因癌細胞在轉移與復發期間具「無症狀」、「隨機」 且「無區域限制」之特性,直到癌細胞聚集成形,達一定數量才能被醫療儀 器所偵測發現或已產生臨床症狀才會接受診查, 但此時的惡性腫瘤無論是以 何種方式都難以治癒且對身體造成更大的傷害。
(三)無論是固態腫瘤或是液態腫瘤,目前在臨床治療上除手術切除外,都是以化療及放 射線治療或標靶藥物治療來進行。因此全球醫學界不斷進行研發及尋求其它副 作用小且具療效之治療新希望---免疫細胞療法,與常規治療併用,以期能更 有效地控制病情以期能更有效地控制病情。
免疫細胞是指人體免疫系統中能辨識敵我的細胞,主要對抗外來病原及清除腫瘤 細胞。而免疫細胞療法具有高度專一性,高效率及持久性之優點,著重在激活自己體 內的免疫系統,使其能重新辨識癌細胞,讓體內的免疫系統活化後能有效的消滅癌細 胞,達到主動性(免疫細胞自己偵查癌細胞)及特異性 (針對癌細胞進行毒殺)清除癌細胞的治療效果。
另外,日本厚生勞動省在 2006 年便已將免疫細胞療法列為日本癌症治療中 的常規治療。而我國醫藥產業在產、官、學、研的環境日趨健全完善之下,以嘉惠癌症病患為福祉,衛生福利部在 2018 年 9 月 6 號通過「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 驗醫療儀器施行或管理辦法」修正條文(簡稱特管辦法),將 6 種安全性可確定、 成效可預期之細胞治療項目,歸類為特定醫療技術進行管理,提供癌症患者在治 療上有另外一個選擇,對於台灣的細胞治療發展上是重要的基石,將邁向另一個 新的里程碑。